Chapter 2 -- Algorithm analysis

Programming、Data Structure 與 Algorithm 其實是一體的三面,在解決問題時通常從高層次的 Algorithm 開始,搭配著 Data Structure 設計好之後再進入 Implementation 的 Programming 部分。

一個好的演算法必須搭配適當的資料結構才能達到高效,而一個好的眼算法只要 Programming 不要太差,往往都能有著還不錯的結果。

什麼是好的演算法 ?

  1. Corectness : 以證明確認其正確性
  2. Efficiency : 執行時間快速 (Time) 且 memory 使用量少 (Space) \(\Longrightarrow\) Time complexity & Space complexity

然而,隨著 input size 的增加,在 resource requirement 上面必然需求會增加,我們在這裡在意的應該是增加的 「幅度」。且,當我們在執行演算法的時候,很難確定會在何種設備下運作,也很難確認我們每一次遇到的 case 的情況是如何,因此在討論演算法效率的時候通常是 Platform-Independent & Instance-Independent。

另外,一個演算法想要進行效率上的比較往往有太多的變因需要討論,input size、演算法的設計都會影響整個解決問題的效率。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,大家便有了一個共識,我們就比較最糟糕的狀況 ( Worse Case ) 下,任意 input size 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,只要最糟糕的狀況都還能被接受,那麼這樣的演算法應該就不會太差。

這邊給出了一個定義 :

\(An\ algorithm\ is\ efficient\ if\ it\ has\ a\ polynomial\ running\ time.\)[^註1][^註2]

這裡不是數學上的 \(if\) 或是 \(if\ only\ if\) 主要是因為上述定義並沒有這麼嚴謹 : 1. 若 c,d 兩常數都非常大時,他仍可以被稱為具有 polynomial running time,但整個城市在執行仍然是非常緩慢的 2. 事實上,當一個 Procedure 沒有 polynomial running time,但在執行上仍然可能會有 efficient 的效果 ( 例如 : Simplex Method 、 Unix Grep ),原因在於,這樣的 Procedure 在執行時往往 Worse case 的狀況不會出現。

Asymptotic Order of Growth

討論完 efficient 概念後,我們要進入的就是量化的過程。

如果今天有一個 Procedure 可以計算出執行需要 \(1.62n^2+3.5n+8\) primitive coputational steps,如果我們利用這個函數來比較其實會造成ㄧ些問題 : 1. 太過仔細 2. 意義不大 : 既然都是利用 primitive coputational steps 來計算,那麼其差異通常大多都只有係數上的變化,這樣的比較意義並不大。 3. 不容易進行程度上的分組 : 原則上我們還是希望針對效率有一個概括性分類,如果像上式的型態,我們不容易針對個別差異做區分。

因此,引進了三個符號 \(O, \Omega, \Theta\),來對 Worse Case running time function \(T(n)\) 的上下界做限制。以下是其定義 :  * \(T(n)= O\big(f(n)\big)\Longleftrightarrow\exists\ c>0, n_0>0\ s.t.\ T(n)\leq cf(n),\ \forall n>n_0\) * \(T(n)= \Omega\big(f(n)\big)\Longleftrightarrow\exists\ c>0, n_0>0\ s.t.\ T(n)\geq cf(n),\ \forall n>n_0\) * \(T(n)= \Theta\big(f(n)\big)\Longleftrightarrow T(n)= O\big(f(n)\big)\ and\ T(n)= \Omega\big(f(n)\big)\)

在這樣的定義下,有兩個部分需要注意。

  1. 我們關注的是當 n 足夠大的時候,整個演算法的執行步驟是否可以被一個函數 Bound 住,因此在前期、或是可觀察到的期間的表現可能不是這麼好也沒關係,這不是我們著重的重點。

(圖片來源 : Data Structures & Algorithms: Video 2 Big O, Big Omega, and Big Theta)

  1. 在演算法中,\(T(n)= O\big(f(n)\big)\) 這樣的表達式似乎已為大眾所接受,但就嚴謹的數學定義上來看,符合條件的 \(f(n)\) 顯然有無限多個,而 \(O\big(f(n)\big)\) 應該是一個集合的概念。既然如此,一個 function " 等於 " 一個 set,這樣的敘述本身就很奇怪。嚴格來說應該寫成這樣 : \(T(n) \in O\big(f(n)\big)\) 會比較貼近其定義。

Property of \(O,\Omega\ and\ \Theta\)

  • Transitivity : \(f(n)=\prod(g(n))\) and \(g(n)=\prod(h(n))\Longrightarrow f(n)=\prod(h(n))\) , where \(\prod=O,\Omega\) or \(\Theta\)

  • Rule of sums : ( Procedure 中每一行 code 的複雜度加總 ) \(f(n)+g(n)=\prod\big(\max(f(n),g(n))\big)\) , where \(\prod=O,\Omega\) or \(\Theta\)

  • Rule of products : ( 內外迴圈的總複雜度計算 ) \(f_1(n)=\prod(g_1(n)\) , \(f_2(n)=\prod(g_2(n)\Longrightarrow f_1(n)f_2(n)=\prod(g_1(n)g_2(n))\) , where \(\prod=O,\Omega\) or \(\Theta\)

  • Transpose symmetry : \(f(n)=O\big(g(n)\big)\Longleftrightarrow g(n)=\Omega\big(f(n)\big)\)

  • Reflexivity : \(f(n)=\prod(f(n))\) , where \(\prod=O,\Omega\) or \(\Theta\)

  • Symmetry : \(f(n)=\Theta\big(g(n)\big)\Longleftrightarrow g(n)=\Theta\big(f(n)\big)\)

以上性質均可從定義證明。

最後,列舉ㄧ些常見的複雜度於下圖

紅框代表的是 Polynomial-Time complexity,在這邊通常會希望至少都要達到 \(O(n^2)\) 的複雜度才算是比較理想的演算法。

Polynomial-Time complexity of Gale & Shapley Algorithm

回顧一下 Gale & Shapley Algorithm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def stableMatching :
Initialize all m ∈ M and w ∈ W to free
# 初始化所有人均為單身
while ∃ free man m who still has a woman w to propose to
w = first woman on m's list to whom m has not yet proposed
# 男生要進行 Propose 必然會先從名單上最高分的女性進行 Propose
if w is free
(m, w) become engaged
# 如果女性單身,則配對
else some pair (m', w) already exists
if w prefers m to m'
m' becomes free
(m, w) become engaged
else
(m', w) remain engaged
# 若女性已被有配對,則比較兩位男性對於這女性的名單 ranking 高低來決定與誰配對
return set(S) of engaged pairs

因為 Rule of sums ,我們可以分解上面的步驟來計算個別複雜度再加總。

1
Initialize all m ∈ M and w ∈ W to free 

初始化所有的男女,因此只須掃過全部的人就可以完成,複雜度為 \(O(n)\)

1
return set(S) of engaged pairs 

僅僅 output 每一對的結果,複雜度也是 \(O(n)\)

之前我們有證明過整個 Gale & Shapley Algorithm 最多會執行 \(n^2\) 次 iterations,那麼我們便期望在演算法中的 while loop 內部的步驟都可以限制再 \(O(1)\) ,這樣整個 Algorithm \(n^2\) iterations 後就可以被限制在 \(O(n^2)\)

1
∃ free man m who still has a woman w to propose to

演算法要配合合適的資料結構才能達到高效。

在這一個部分 每一個男女的 ranking list 我們可以用 array 來儲存,因為其長度固定都是 n。 但這邊我們想要儲存 free men 就不適合用 array,因為 free men 的名單會動態增減,並非固定。 所以這邊比較適合使用 Singly-linked list (單向鏈表) 來存儲 free men list。

只要有人恢復 free man 角色,或是有對象 engaged ,都可以利用 Singly-linked list 的插入、取出,來進行更動。

但在這一行,真正重要的是有沒有存在一個 free man,我們關心的只是 head 有沒有指向一筆資料。這跟你有多少人都沒有關係,這樣的複雜度就是 \(O(1)\)

1
2
3
4
5
w = first woman on m's list to whom m has not yet proposed
# 男生要進行 Propose 必然會先從名單上最高分的女性進行 Propose
if w is free
(m, w) become engaged
# 如果女性單身,則配對

這裡我們要個別儲存兩個 array : NEXT & CURRENT,初始值為 1 及 0。

NEXT ,長度為 n,其中每一個元素代表的是此男性下一個 propose 的對象是他自己 ranking list 的第幾名。又,每一個男性必然會先跟他心目中第一名的對象 propose,所以初始值均為 1。

而 CURRENT 中元素代表的即為此女性目前與她的 ranking list 中第幾名 engage。一開始所有女性均為 free,因此初始值均為 0。

在這裡,演算法只需要去 check 某男性在 NEXT 中接下來要跟誰 propose,而此女性是否為 free,這樣的動作依然與男女人數無關,複雜度為 \(O(1)\)

1
2
3
4
5
6
7
else some pair (m', w) already exists
if w prefers m to m'
m' becomes free
(m, w) become engaged
else
(m', w) remain engaged
# 若女性已被有配對,則比較兩位男性對於這女性的名單 ranking 高低來決定與誰配對

如果今天有兩位男生對某個女生 propose,女方選擇要拒絕誰的依據就是 ranking list,必須比較兩位男性的優先順序,worse case 就是要掃過一整輪的 ranking list ( worse case : 有一個男生在ranking list 上是最後一名,那她就要從第一名看到最後一名才能確認這個男生的名次 ),也就是 \(O(n)\) 複雜度,這樣太不符合期待。

因此我們要將資料 ( 男生-名次 ) 做一點重新排列,不要按照 ranking 排列,改為按照男生原本的排序來排列

這樣的排列,女方只要知道是誰對她 propose 之後就立刻可以知道名次,這跟男生人數有多少人也無關,複雜度就是 \(O(1)\)

統整一下整個 Gale & Shapley Algorithm 的複雜度 : * 初始以及回傳複雜度都是 \(O(n)\) * \(n^2\) iterations 的迴圈內部複雜度都是 \(O(1)\),這個迴圈部分的複雜度就是 \(O(n^2)\)

所以最後 Gale & Shapley Algorithm 的複雜度便是 \(O(n^2)\)

從分析 Gale & Shapley Algorithm 複雜度的過程我們可以了解,即便同一個 Procedure 讓不同的人寫成程式都會有不同的運算效率,因為資料結構選擇的方式不同。

一個好的演算法,必須搭配一個好的資料結構,才能發揮最好的效率。

註釋

[^註1] Polynomial running time : \(\forall\ input\ size\ N, \exists\ c>0, d>0\ s.t.\ it's\ running\ time\ is\ bounded\ by\ cN^d\ primitive\ computational\ steps.\)

[^註2] Primitive coputational step : 在一個 Procedure 中,步驟可以被切分成數個無關 input size 的子步驟,這樣的子步驟稱之。